中国乒乓球公开赛_世界杯足球赛时间_1985年nba选秀_安德烈·伊戈达拉 - 女足决赛结果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行業動態

全國各省交通“十三五”規劃(一)

時間:2016-11-16 16:50:38點擊:509

                                                      24個省總計投資規模達9.64萬億元

        截至目前,共有24個省份明確了“十三五”時期交通投資計劃,總計投資規模達9.64萬億元(其中浙江省含鐵路)。其中有12個省份(其中7個是西部省份)的投資規模在4000億元以上,占已公布投資計劃省份總數的一半。“十三五”期間,西部12個省市計劃交通總投資達4.92余萬億元,占已公布省份估算總投資的“半壁江山”。

陜西交通運輸“十三五”

5年時間投資超過5000億元,實施“綜合交通創建、公路發展強化、鐵路發展提速、民航發展升級、水路發展突破、運輸服務提升、智慧綠色引領、行業管理增效”8大工程,力爭實現市市通高速鐵路、縣縣通高速公路、重點鎮通二級公路,確保實現村村通瀝青(水泥)路、村村通班車、村村通郵的6通目標。以大西安為核心的城市群1小時通勤


  到2020年,綜合交通方面,全省“一核多極、三縱六橫八輻射、立體多層次”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和西安北客站為核心的區域綜合交通中心基本建立;形成以大西安為核心的城市群1小時通勤,2-3小時到達周邊省會城市,4-6小時到達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交通圈。


  公路方面,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將超過6000公里,3條高速大通道連通陜北,6條高速大通道橫貫東西,5條高速大通道穿越秦嶺連通陜南,14條高速大通道通江達海,11條高速公路以西安為中心向外快速輻射,25個省際接口便捷連通,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


  鐵路方面,建設10條鐵路貨運大通道和8條“米”字形放射客運專線,基本實現市市通高速鐵路。形成“三縱六橫八放射”綜合運輸大通道


  通過今后五年的努力,全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初步形成“一核多極、梯度輻射”的樞紐節點體系,形成“三縱六橫八放射”綜合運輸大通道,構建起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和西安北客站為核心的區域綜合交通中心,陜西交通區位優勢將進一步得到釋放,樞紐省份地位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全省交通運輸系統要力爭在2018年底前,提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交通保底性指標,支撐陜西脫貧攻堅。

湖南交通運輸“十三五”



“十二五”期間,湖南加快推進以高速公路為龍頭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構建綜合運輸體系。五年來全省新建成通車高速公路43條3267公里,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5653公里,全國排名躍升至第6位;建成普通干線公路10036公里,全省公路總里程達236886公里;建設農村公路44114公里,實現100%的鄉鎮和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水泥(瀝青)路。   


  內河水運發展也迎來“黃金時代”。湖南五年新增1000噸級以上泊位15個,新增港口通過能力10140萬噸。全省千噸級及以上航道700公里,現有港口63個,現代內河航運體系初具規模。   


  運輸保障方面,湖南五年建成二級以上汽車客貨運站39個、鄉鎮客運站589個、農村招呼站18448個,新增道路客運班線2060條。全省營運汽車、船舶、城市公交、出租車數量分別達到440535輛、7140艘、22030輛、35991臺。   


  養護水平躋身全國前列   


  過去五年,湖南交通完成投資3856億元,超額規劃投資356億元,是“十一五”的1.59倍,創歷史紀錄,可拉動投資1萬億元以上。   


  路要修好更要養好,過去五年,湖南通過創新思路和舉措,切實加強管理養護,在國家交通運輸部組織開展的“十二五”全國干線公路養護管理檢查中,湖南綜合排名第12位,比“十一五”提高了10位。其中,高速公路優良路率達100%,排名第6位,首次跨入全國先進行列,進步幅度居全國第一。   


   “十三五”將實現縣縣通高速   


  目前,《湖南省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正式發布實施。“十三五”期間,湖南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總投資規模達4050億元,其中高速公路投資1750億元,農村公路投資520億元,站場投資150億元,水運投資230億元。   


  “十三五”期間,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將達7000公里以上,基本形成“六縱七橫”高速公路網,包括目前尚未通高速公路的石門、桑植、古丈、湘陰、安化、綏寧、城步、雙牌等8個縣在內,全省122個縣市區將全部實現30分鐘上高速公路。   


  同時,加大交通扶貧力度,以武陵山、羅霄山兩大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主戰場,以大湘西地區為重點,加大項目、資金、政策支持力度。以高速公路建設為例,“十三五”全省貧困地區高速公路計劃建設里程共計1666公里,將重點加快馬跡塘至安化、永順至吉首、張家界至桑植、安鄉至慈利和武岡至靖州(城步)等5條高速公路建設。


 

 青海交通運輸“十三五”

“十三五”期間,青海省交通發展將有哪些新的變化?還會新建哪些交通基礎設施?近日,省交通運輸廳印發《青海省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勾勒出了未來五年我省交通發展藍圖。  


   1. 初步形成一套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   


  “十三五”期間,我省將著力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提高運輸服務均等化水平,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我省計劃到2020年初步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公路水路交通運輸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運輸服務便捷高效、技術裝備先進適用、系統運行安全綠色、行業管理規范有序,全面實現適用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建設扶貧規劃目標,為我省“三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2.形成以高速公路為骨架的公路網絡  


   “十三五”期間,我省將基本建成以高速公路為骨架、國省干線公路為支撐、農村公路為基礎的公路網絡,總里程達8.5萬公里。  


   那么,青海省將如何實現這一交通發展目標呢?  


   高速公路建設目標:高速化公路骨架基本形成,通車里程突破5000公里(含一級公路),城鎮人口20萬以上城市和市州行政中心全部通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建設重點:以國家原高速公路剩余路段和新增國家省際通道為重點,穩步推進高速公路建設。加快G6扎麻隆至倒淌河等原國家高速公路剩余路段建設,確保“十三五”末全面貫通青海境內“7918”網(格爾木至拉薩段除外)。   


  全面加強聯系周邊區域的省級通道建設,繼續實施G0615花石峽經大武至久治、G0613共和至玉樹段改建工程,有序推進甘青川通道G0611扁都口至克圖和同仁至賽爾龍,與周邊區域形成5個高速公路出口。   


  適應東部城市群發展需求,積極推進西寧至塔爾寺等建成時間較早、運力日趨緊張的高速公路路段擴容改造。   


  加強高速公路連接線、上下匝道建設改造,提高高速公路與普通國省干線、城市道路的銜接轉換水平;對能力不足、擁擠較嚴重的服務區及收費站實施改造。   


  “十三五”期間,建設高速公路2660公路(含續建1858公里)。   


  3.以普通干線公路為媒強化鄰里聯系   


  國省干線建設目標:二級及以上公路總里程達1.3萬公里,所有縣城通二級及以上公路,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80%,普通省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30%,等級達標的國省道優良路率達75%。  


   國省干線建設重點:“十三五”期間,我省將改造國省道約6360公里,其中國道3000公里、省道3360公里。  


   “十三五”期間,青海省將加快新增普通國道斷頭路、等外路建設,實現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基本貫通。以省際通道和通縣國道為重點,推進普通國省干線二級公路改造,強化與周邊省份和省內相鄰市州、縣際之間的聯系。推進東部城市群等重點區域城際路段擴容改造,加快推進“暢通西寧”工作;結合全省旅游發展布局,增強公路對旅游景區的連接,提高景區可達性,提升公路的旅游服務功能。   


  普通國道方面,青海省將加快G227至四川方向;G341、G569至甘肅方向;G345至西藏方向;G215、G315新疆方向等省際通道建設。推進G213樂都至化隆段、G573澤庫經南巴灘至河卡山南段、G310循化至隆務峽段、G572貴南至切吉段等等級偏低路段升級改造。加強G109樂都至平安段等東部城市群重要通道建設。   


  普通省道方面,青海省將推進S224囊謙段、S201川口至大河家段等省際出口建設;推進S202大力家山至循化段、S305民和至小峽段、S204扎隆溝至碾伯段、S306官亭至哈城等低等級公路建設;推進S307共和至青海湖等旅游資源路段改造。  


   4.建立綜合客貨運輸體系  


   運輸場站建設目標:基本形成層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路客貨運輸場站體系,綜合客運樞紐和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加快推進。具備條件的縣城建成二級及以上客運站,建成標準適宜的鄉村客運站點。  

 湖北交通運輸“十三五”

    以構建沿江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為核心,以湖北省空間開發戰略、城鎮化戰略為指引,結合湖北主體功能區劃分、產業帶和城鎮帶分布以及發展實際,著眼長遠,統籌點、線、面三個層次規劃,加快構建“一軸一核兩心三區九通道”的綜合交通運輸空間布局。

——一軸:打造沿長江黃金水道的綜合交通運輸主軸,為湖北挺起長江經濟帶脊梁提供堅實的交通支撐。加快推進長江、漢江干線航道的系統整治,優化沿江港口功能布局,加強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湖北水運優勢;加快推進干線鐵路建設,形成覆蓋省內各市州,通達全國各大經濟區的大能力快速通道;不斷優化高速公路布局,加快提升國省干線公路技術等級,形成高品質、廣覆蓋的快速公路網;重點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優化,提升綜合交通的整體效率,率先建成網絡化、標準化、智能化的沿長江綜合立體交通走廊。

——一核:構筑武漢國家樞紐,引領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建設。著力鞏固武漢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打造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全國鐵路路網和高速公路區域中心、中部國際航空門戶樞紐、國家物流中心和綠色公交都市。不斷強化黃(岡)鄂(州)黃(石)樞紐功能,引導武(漢)鄂(州)黃(石)黃(岡)都市連綿區融合發展。

——兩心:構筑宜(昌)荊(州)和襄陽兩大城市(含組合)樞紐體系,完善多點支撐的空間開發格局。一是將宜(昌)荊(州)建設成為組合型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引導宜(昌)荊(州)沿江城鎮連綿帶的建設,強化三峽航運中轉中心、公鐵水跨區域聯運中心、三峽物流中心等功能。二是將襄陽建設成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引導襄陽都市區的建設,強化中部地區重要鐵路客貨中轉樞紐、漢江航運中心和鄂西北物流中心等功能。三是積極提升十堰、恩施、仙(桃)潛(江)天(門)、荊門、隨州、孝感、咸寧等交通樞紐地位,形成“一核兩心多點”的城市樞紐布局。

——三區:打造武漢城市圈、鄂中平丘區和鄂西山林區三個綜合交通發展區,引導區域交通差異化發展。充分尊重當地實際需求和發展條件,形成與當地經濟和產業發展相適應,符合當地地理特征的交通網絡和運輸服務系統。武漢城市圈加速交通一體化進程,率先實現交通現代化。鄂中平丘區側重路網加密,推進區域各城市之間的快速連通。鄂西山林區側重路網構建,進一步完善骨架通道布局,提高網絡覆蓋廣度和深度。著力推進三區交通融合發展,加快構建內暢外聯的交通運輸體系,形成全省交通協調發展新格局。

——九通道: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優先打造支撐我國東西雙向開放的滬漢渝綜合運輸通道,重點完善對接“一帶一路”、溝通“一核兩心”的京廣、福銀、襄荊三條綜合運輸通道,積極構建完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滬漢蓉、京九、隨岳、十宜恩、杭瑞等五條綜合運輸通道,形成對內連接重點城市,與城鎮發展軸、重要產業帶有機銜接,對外溝通周邊城市群和各大經濟區、聯通國際,分層次、大能力的“五縱四橫”九條大動脈。

滬漢渝通道:作為國家規劃的沿江運輸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接皖江城市帶、長三角,橫貫長江城鎮密集發展帶,經黃(岡)鄂(州)黃(石)、武漢、仙桃、潛江、荊州、宜昌、恩施,西聯成渝城市群,主要由水路、公路、鐵路、民航航路和油氣管線組成,形成省際間和區域內客貨運輸并重,連接“一帶一路”的綜合運輸走廊。水路是該通道內最具優勢的交通方式。通道內的主要運輸線路包括長江、漢江興隆以下航段、滬渝高速、武漢經監利至荊州高速、漢宜鐵路、G318、G347武漢以東段、川氣東送和忠縣至武漢輸氣管道,規劃建設的武漢至杭州高鐵等。 

 廣東交通運輸“十三五”

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力爭達到11000公里


“十三五”期,廣東省將緊緊圍繞“暢內網、聯外網、優銜接”目標繼續推進高速公路建設,力爭基本建成全省高速公路網絡,更好發揮高速公路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一是“暢內網”,加快國家高速公路網粵境段和跨珠江口通道建設,有序實施瓶頸路段的改擴建,暢通城市群的內部通道和對外通道,加強珠三角對粵東西北地區的輻射;


二是“聯外網”,基本建成出省和連通港澳的高速公路,實現與各陸路相鄰省區之間擁有5條或以上高速公路通道,全部建成通港澳的6條高速公路通道。


三是“優銜接”,加強高速公路與普通公路的銜接,推進與高快速路接駁的公路的升級改造,完善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設置,進一步提升“縣縣通高速”的成效,強化高速公路對縣域、中心鎮及重要經濟開發區的輻射作用。


“十三五”期,我省計劃完成投資5000億元,新開工深中通道海中橋隧主體工程、羅定至信宜(粵桂界)、玉林(省界)至湛江高速公路等項目,新開工里程超過1200公里;分段實施沈海高速公路等擁堵路段的改擴建工程;推進3583公里續建項目,確保港珠澳大橋、汕昆、武深高速公路等項目按期建成通車。到2017年底,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8100公里;到2020年底,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力爭達到11000公里,外通內連的高速公路主骨架網絡進一步完善,為充分發揮我省連接港澳、輻射泛珠、服務全球的區位優勢,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廣西交通運輸“十三五”

     “十三五”廣西新開工及續建百項重大綜合交通項目,總投資規模超1萬億元。“十三五”期內投資超過6000億元,其中公路投資2900億元、水運550億元、鐵路1700億元、民航120億元。


  根據中央賦予廣西的“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新定位、新要求,繼續堅持交通優先發展。


  按照強化通道、做強樞紐、暢通多式聯運、提升智能化的要求,著力建設北部灣國際航運中心,打造南寧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統籌公路、鐵路、水運、航空、信息五張基礎網絡,強化貴州方向、云南方向、中南方向、粵港澳方向、出海、東盟陸路六大運輸主通道建設,加快形成“一中心、一樞紐、五網絡、六通道”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力爭實現“高速縣縣通、高鐵市市通、民航片片通、內河條條通”。

       2020年廣西要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市市開通高鐵、東西南北中每個片區開通飛機航線、北部灣港年吞吐能力達到4.5億噸,西江內河航運年吞吐量達到1.5億噸,并要建成高效的民航網絡。廣西交通運輸廳廳長潘巍表示,在完善基礎硬件的同時,要實現各種交通方式的銜接和信息共享:“加強公路客運站與干線鐵路、城際鐵路、機場及城市交通體系的有機銜接,推動城市公交、軌道、出租車等公共交通一卡通,以北部灣經濟區為先行區,逐步實現區內跨市互聯互通,推動與鐵路、民航票務系統的連接,實現交通運輸服務一張卡。”

      廣西交通投資目標是1000億元,其中公路620億,水路80億,鐵路165億。目前公路、鐵路、民航、水運等交通部門正在按照規劃要求,做好規劃銜接跟進,制定詳細實施計劃,確保各項規劃目標任務有序推進。

  新疆交通運輸“十三五”


“十三五”期間,新疆交通建設計劃投資1800億元以上,建設總里程4萬公里,通車總里程達到20萬公里(含兵團),其中高速公路達到5500公里、農村公路達到13萬公里。

五大通道


  (1)絲綢之路經濟帶北通道。


  該通道沿新亞歐大陸橋通道北線經額濟納旗至哈密鐵路、京新高速至新疆后,經阿拉山口、巴克圖、吉木乃等口岸出境至亞歐各國。該通道直接將阿拉山口、巴克圖、吉木乃口岸與天津港、唐山港連接,是我國環渤海地區經新疆與中亞、歐洲國家之間的重要運輸大通道,是新疆和京津冀城鎮群、華北與東北及環渤海地區聯系的捷徑,也是國際航線經烏魯木齊至歐洲、中亞等地區國際航空運輸通道。


  該通道主要由鐵路、公路和航空三種運輸方式組成。通道內鐵路主要由額濟納旗至哈密鐵路、哈密至木壘至小黃山鐵路、烏準鐵路、奎北鐵路、精河至阿拉山口鐵路、克拉瑪依至塔城鐵路等組成;公路主要由京新高速公路、克拉瑪依至塔城高速公路、精河至阿拉山口高速公路、國道335線等組成;航空主要由經烏魯木齊至歐洲、中亞等地區國際航線及烏魯木齊與內地國內航線網絡組成。


  (2)絲綢之路經濟帶中通道。


  該通道主要依托新亞歐大陸橋通道中線,形成以連云港等東部港口連接國際海上運輸,以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口岸與亞歐銜接的大通道,是我國對外聯系的主要運輸通道之一,是我國與中亞、歐洲的陸路能源安全通道,是我國與亞歐大陸腹地、新疆與長三角城鎮群、華中及華南地區最便捷、最順暢的陸路國際運輸通道,也是國際航線經烏魯木齊至中亞、西亞、歐洲等地區最重要骨干航空運輸通道。


  該通道主要由鐵路、公路和航空三種運輸方式組成。通道內鐵路主要由既有的蘭新鐵路、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北疆鐵路和精伊霍鐵路等組成;公路主要由既有的連霍高速公路、國道312線等組成;航空主要由經烏魯木齊至中亞、西亞、歐洲等地區國際航線及烏魯木齊與內地國內航線網絡組成。


  (3)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通道。


  該通道以和田、喀什為主要節點,向東經且末、若羌接青海、川渝及珠三角城鎮群;向西經吐爾尕特口岸、伊爾克什坦口岸出境,至中亞、西亞等地區。該通道是新疆密切聯系青海、川渝及珠三角城鎮群的便捷通道,通過吐爾尕特口岸、伊爾克什坦口岸對接中國—中亞—西亞,是通往中亞、西亞、地中海和印度洋地區最順直的陸路運輸通道,也是國際航線經喀什至西亞、南亞等地區國際航空運輸通道。


  該通道主要由鐵路、公路和航空三種運輸方式組成。通道內鐵路主要由庫爾勒至格爾木、和田至若羌、喀什至和田、中吉烏鐵路等組成;公路主要由G0612依吞布拉克至和田、G3012喀什至和田、G3013喀什至伊爾克什坦(吐爾尕特)高速公路、國道313線等組成;航空主要由經喀什至西亞、南亞等地區國際航線及喀什、和田與內地國內航線網絡組成。


  (4)中巴經濟走廊通道。


  該通道是連接位于中國西部和貫穿巴基斯坦南北的公路和鐵路主干道,從新疆的烏魯木齊、喀什至巴基斯坦的西南港口城市瓜達爾港,形成中巴經濟走廊,將成為我國新開辟的一條經新疆直抵印度洋出海口的重要通道。中巴經濟走廊通道,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陸路戰略連接通道(樞紐通道)。


  該通道主要由鐵路和公路兩種運輸方式組成。通道內鐵路主要由南疆鐵路和中巴鐵路等組成;公路主要由G3012烏魯木齊至喀什高速公路、國道314線等組成;航空主要由經烏魯木齊、喀什至伊斯蘭堡、瓜達爾港等國際航線及疆內航線網絡組成。


  (5)沿邊開發開放戰略通道。


  該通道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北、中、南及中巴經濟走廊通道沿邊南北向的連接通道,通過支線可連接新疆境內中俄、中哈、中吉、中塔、中巴所有的國家一類陸路口岸,有助于保障國家戰略安全,拓展國家戰略空間,對于促進沿線國土資源的開發、全方位的向西開放和構筑新疆南北疆又一便捷通道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該通道接遠期規劃建設的中俄吉克普林口岸,沿阿勒泰至吉克普林鐵路和國道219線,經阿勒泰至克拉瑪依至奎屯高速、阿勒泰至北屯至奎屯鐵路、利用連霍高速、蘭新線至伊寧,經規劃中伊寧至阿克蘇鐵路、國道219線、575線向南至阿克蘇和喀什,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通道和中巴經濟走廊通道。該通道也是疆內阿勒泰、伊寧、喀什等機場串飛、環飛航空運輸通道。